欢迎访问信用中国(山东济南)官方网站!今天是:
【无障碍阅读】
重承诺笃行做诚信之人

来源 :凤凰网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2017-05-19 08:50 打印

裴 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等思想,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并要求党员干部自觉“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诚信是人类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文明的基石与标志。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诚信是重要内容。 
  大道惟诚、无信不立。诚信即诚实与守信,诚是真实不欺,信是遵守诺言。“信”由人字旁加一个言组成,指人说话要算数,言而有复、诺而有行。诚信的要义在于真实无欺不作假、真诚待人不说谎、践行约定不食言。子贡问孔子如何治理政事,孔子说“足食,足兵,民信。”子贡又问,如果只保留一条是哪条?孔子答:“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一诺千金”“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等等,中华民族历来讲求诚信。诚信不仅是交友之道,也是从业之道,治国之道,同时也是经商之道。从明代中叶到清代,作为十大商帮之一的徽商,独掌中国商界之牛耳,靠的就是“经营信为本,买卖礼为先”,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以义为利。 
  “车无销,不可行驰于路;人无信,不可行走世间。”只有诚恳老实,有信无欺者,才具有高尚的人格力量。如果当面说一套、背后做一套,表里不一、心口不一,说假话、干花活、报虚数,热衷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必然影响自身形象、损害他人利益。要重视个人信用,真诚待人对己,恪守诺言约定,求实不骗人、求是不作假、对己不自欺。要培育诚信文化,加强诚信教育,以制度力量培育诚信自觉,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大格局,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要营造诚信氛围,形成不能失信、不愿失信、不敢失信的制度环境,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氛围,让诚实守信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 
  人无信不立,企无信不振,政无信不畅,国无信不兴。成功源于诚信,做人就要言必行、行必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