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信用中国(山东济南)官方网站!今天是:
【无障碍阅读】
【百名记者百村行】平阴县锦水街道西子顺村:变“输血”为“造血” 让“闲人”变“能人”

来源 : 舜网-济南日报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2020-08-07 09:55 打印

        

   走进平阴县锦水街道西子顺村,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令人眼前一亮。村庄干净整洁,道路一尘不染,健身运动设施等一应俱全,路边整齐栽种着绿化植物;村民住宅的墙面被重新粉刷并绘制了宣传标语。很难想象,2015年以前的西子顺村,全村只有一条硬化通村路,36户贫困户几乎没有劳动能力,村集体还欠着几十万元外债。

  变“输血”为“造血”

  提升脱贫“战斗力”

  “多亏了三任第一书记的共同努力,现在我们村不仅环境好了,村民们收入也提高了。”西子顺村党支部书记孙茂岩说。2016年以来,3位第一书记传递扶贫接力棒,美环境、兴产业、强经济、促脱贫,186亩山地全部栽上核桃树苗,村里95%的土地进行流转,每亩每年收入600元。投资50万元发展光伏扶贫产业,为贫困户安装光伏发电设施,变“输血”为造血,确保他们有收入。

  现在的西子顺村,已经从只有一条通村路的落后村变身为“三纵三横”全贯通,水泥路户户通的先进村,47盏LED路灯照亮了大街小巷,多年的夜间出行难题一朝得以解决。

  2016年,西子顺村就实现了整体脱贫。

  脱贫摘帽是一件大喜事,但帽子摘了,不等于扶贫工作画上了句号。“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全力以赴防返贫、固脱贫。”第一书记王瑞明说,要打好、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在西子顺村的南山上,天气干旱时果树的灌溉一直是让村民“头疼”的一件事。为彻底解决灌溉难的问题,王瑞明决定利用扶贫资金在南山打井。自今年4月9日开始,历时5天将南山深200多米的水井打成。目前此水井每小时出水量可达80立方米,在全县三级机井出水量中排名第一。

  贫困户危房

  改造“清零”进行时

  “给我免费修了房子,通水通电,还装上了空调、电视,再碰上刮风下雨天也不害怕了!”村民刘桂兰见到记者高兴地说。

  在村里走访时,记者碰到了正在打扫卫生的刘桂兰,她高兴地招呼我们去家里坐坐。一进门,身上的橘黄色环卫马甲还没来得及脱,就要给我们倒茶倒水。明亮的堂屋,干净又整洁,墙上挂着家庭医生服务团队联系卡、医保扶贫政策等明白纸,暖气、空调、电视等一应俱全。

  刘桂兰今年75岁,老伴患有疾病行动不便,老两口一直住在简陋的房子里。这些情况第一书记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自2019年以来,西子顺村对全村住房进行了全面鉴定,对排查出的8户危房进行了全面改造,刘桂兰家就是其中一户。安居才能乐业,王瑞明告诉记者,除了光伏发电和土地流转得到的收益外,村里还特意安排像刘桂兰这样的贫困户在公益岗位做保洁工作,每个月 有 700 元 钱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