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信用中国(山东济南)官方网站!今天是:
【无障碍阅读】
城市人才吸引力:济南何以位居全国第八、全省第一

来源 :齐鲁智库观察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2020-05-27 10:37 打印

               

        

恒大研究院和智联招聘发布的《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0》显示,中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强中济南排名第8,青岛排名第16。现在济南的人才吸引力这么大,其原因何在呢?

一、城市人才吸引力重点的变迁分析

2008年笔者开始进行中国城市人才竞争力的研究,当时的研究有一个有趣的发现,就是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很大程度上来自自然环境的禀赋优势,越是高端人才越是对生态环境敏感。在此基础上,数据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城市生态宜居竞争力城市与城市人才竞争力高度正相关,城市生态宜居竞争力是城市人才竞争力下城市人才吸引力的重要致因。所以,有趣的是,当时城市人才的吸引数量呈现出明显的东高西低、沿海高内陆低的空间分布特征。而到了2013年,笔者在进行中国城市宜居竞争力的研究时,发现城市对人才吸引力的重点已经出现从自然环境向人文社会环境转变的苗头,并对未来城市人才吸引诱发因素的趋势做出了由自然宜居为重向人文社会宜居为重且人文社会宜居因素作用会愈加凸显的预判。在2015年,笔者在进行城市科技人才政策吸引力评价研究时又进一步发现,城市科技人才吸引效果的差异较为明显地来自产业高端化新兴化下城市人才放管活力、产业升级机遇、城市平台能级和优质教育供给。在2019年,笔者在研究南北方城市人才流动差异时发现,南北方城市人才的趋同性极为明显,城市对人才吸引效果的差异主要在于城市人才政策设计的细节差异,如深圳将尊重人才、人才使用作为人才政策设计的重点,而北方城市则将人才政策设计的重点放在了凸显当前待遇的引才方式和引才环节,甚至在某些城市产生了“为引而引”的形式主义和引后“关门打狗”的问题。

通过上面研究主要结论内容的变迁,其实可以发现城市人才吸引力主要诱发因素的变迁呈现出如下特征:一是主要因素由客观的“物”向主观的“人”进行变迁,人才逐渐将对城市的好感由之前对生态环境的高度关注开始更多地向人文社会环境转移,自然环境可以通过后天努力来加以改善,而人文社会环境则因为历史文化、教育社会等诸多因素呈现出较为独特且难以复制的差异性,人才精神层面的体验和消费对其城市选择产生明显影响;二是主要关注点由短期眼前利益明显向中长期利益进行变迁,人才逐渐将对择业的选择考量点从关注当下薪酬的高低、补贴的多少开始更多地向未来报酬的上升空间、个人事业的拓展可能转移,当下的报酬和补贴在各城市之间的差异其实并不算大,尤其是从收入房价比的视角看,这一差异就更小了,但城市之间人才上升通道的通畅性和人才发展的天花板差异较大,这决定着人才更长时期的收入和薪酬;三是不同阶段人才对主要因素的考量存在明显差异,刚毕业年轻人才对个人成长速度、成长可能会更为关注,将婚人才对城市房价、置业压力会更为关注,已婚人才对城市教育、公共服务会更为看重,高端人才则会对新兴产业规模化潜力、同类人才集聚等因素考虑较多,会这种差异的变迁既决定了人才的吸引效果,同时更决定着人才的流失表现;四是人才使用管理对人才流动性影响较大,人才管理应该坚持的是“以用为主”,能不能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尊重人才个体的成长需求,真正打破人才管理中的唯资历论、唯官级论形成唯能力、唯业绩的科学人才管理理念和方法,这一点在南方的深圳和杭州表现就较为优异。

二、济南城市人才吸引力提升的优秀做法

从有关城市人才的全方位比较看,济南提升城市人才吸引力的以下几个方面尤为值得关注:

一是济南人才落户的户籍改革敢破敢立。近日,济南对全面取消在城区、镇区落户迁入条件限制,不管是上班族、农民工,还是在校生、毕业生,只要想落户济南都不再有门槛。通过对山东户籍政策改革的梳理可以看出,最近三年济南在人才落户的户籍改革上多次在全省率先出台相关举措,济南人才落户政策在全省频出新招也使得济南人才吸引的口碑效应和品牌效应极为明显。济南在城市人才落户的全面放开首先对强化济南都市圈人口的吸引力具有强力推进作用,也会对全省非济南都市圈的人才吸引产生人才政策率先开放的信号作用。

      二是济南产业高端化突破的强力推进。什么样的城市吸引什么样的产业,什么样的产业吸纳什么样的人才。近几年,济南立足自身地处京沪之间的高铁便利和大学云集优势,谋划推出的济南国际医学中心、济南央企总部城、济南量子谷、济南氢谷、山东重工·中国重汽百万整车整机绿色智造产业城等优质产业板块的产业集聚效应明显,济南12家企业入围山东省 “十强”产业集群领军企业中,数量居全省首位且多属于这些年新形成优势的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此外,需要指出的是,以量子通信、氢能等为代表的高端产业以专业化园区实现的集聚化发展也是济南产业这两年快速突破的典型经验。

三是尊才重才氛围的人才品牌效应初见成效。济南的基础教育和优质医疗在全省优势突出,但济南并没有固守传统优势,仍在加大优质教育、优质医疗的投入力度,以实现人才对教育、医疗优质需求的满足。在人才服务上,全力推进政务服务网、“泉城办”APP等线上方式办理,全程“不见面审批”、“无证明审批”为落户济南“提速加码”,从细节为人才节省时间、为人才着想就是城市对人才的一种真正尊重。去年年底开始实施的“泉城人才交通卡”让人才享受免费乘坐市内公交、地铁的政策,这张卡免掉的是一张张车票但蕴含的是尊才敬才爱才重才浓厚氛围的营造,其政策的传播效应也极为突出。

        三、从济南经验看如何提升人才吸引力

       一是从人才需求出发,用规律用服务来引才聚才。深化对城市人才需求、人才发展规律的研究,在充分分析自身人才真实需求的基础上科学设计具有立地化的人才政策。借鉴外地人才政策,既要借鉴政策之“形”更要关注政策之“魂”,人才政策对需求的创造性满足和人才需求的真实性内核真正结合起来。深圳一句“深爱人才,圳等你来”不只是口号,更是实实在人才政策细节升华的人才服务、人才招引品牌。要将优质基础教育的做大做强作为城市面向未来吸引人才的重点,孩子好人才才会好;要将差异化满足人才发展阶段的不同需求作为提升人才满意度的重点,形成多元化、差异化的人才政策体系;要推进人才管理向人才服务转型,淡化对人才的类行政性管理,尊重人才需求、尊重人才成长规律,让城市因为关爱人才最终深受人才所爱,成为天下英才的向往之地。

       二是从人才发展出发,用真爱用真心来引才留才。是不是真正关爱人才,不在人才的口号喊得有多响亮,也不在人才的目标与战略有多宏大,真正在于是否从工作细节出发、是否从人才成长出发打造其满意的最优的人才生态。深圳有一句“来了就是深圳人”,很多城市也借鉴性提出“来了就是**人”,但并没有显示出深圳般的引才效果。“来了就是深圳人”是一个口号,更是一个理念、一种认知和一种落地。才来八方,不问出处、不问来路、不问过往,只要是才,就给人才该有的待遇、该有的礼遇。对人才而言,有好的平台可以让自身发挥优势激发潜力,有好的机遇可以自身跨越发展、收获成长,这才是关键。所以要出台更加细化更加落地的人才政策,在人才使用和管理上真正实现“放开搞活”,真正打破论资排辈的层级固化和人才评价“去三唯”的表面化落实;要出台更有创新性、引领性的人才政策,要人才感受到人才政策的满满诚意和自身人才价值变现的巨大空间;要出台更有引领性改革性的人才政策,让社会感受到城市为人才创业圆梦的便利化做出的极大努力。

       三是从城市人才共赢出发,用平台用产业引才育才。要精准聚焦扶持重点中高端制造业发展,不宜过分关注小众产业,注重同类产业的集中集聚发展,以专业化的园区打造特定领域人才成长的最优生态;要持之以恒推动重点产业链式发展,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资金链的四链联动和定向聚集,实现产业发展需求、人才发展要素的全方位满足,以人才价值链条化的打通形成打造国内最优的产业人才体系;建立若干个产业人才体制机制改革试验区,鼓励人才体制机制突破,推进人才管理理念创新、人才管理手段创新、人才治理模式创新,实现一流产城融合下的人产一体复合化探索;推进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一手用新业态新模式改造传统产业、融生新兴业态,一手以传统产业的分化推进新兴产业、新兴业态、新兴领域和新兴模式的加快生长和裂变再生;加快企业家精神培育和企业发展壮大,以企业市场化取向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打造国际一流企业,进而吸引世界一流人才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