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信用济南>>诚信建设万里行
教师,是受人尊敬的神圣职业。重振师道尊严既需要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又需要教师加强自身修养。
尊师也需要“师尊”。我国有着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但由于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个别教师变得不那么“斯文”,滋生了“向钱看”的功利思想,收受学生家长的礼物、接受学生和家长的吃请及其他消费,甚至有的把课堂上应该讲的知识,留到自己办的课后班上讲,无形中失掉了“师尊”。这类教师一旦数量增多,难免淡化师道尊严。要让社会尊师,教师本身应该注意修德。对于教师来说,“师尊”往往标注着他们的品行和素质。“最美教师”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证明:只有具备人格尊严和道德修养,拥有教书育人的职业精神,始终保持“师尊”,才能赢得人们由衷的尊重。
精心育人方有“师尊”。如今,重振“师道尊严”不光指向老师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还应该包括教育的思想、态度和艺术,全方位育人的职业精神。因为教师是文明的传播者,是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是帮助青年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引路人。只有在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文化知识、仁爱之心上多加修炼和涵养,才能赢得职业尊严;只有强调提升全方位育人的素质,才能给学生以精神和心灵的滋养;只有体现新时代内涵,重振“师道尊严”才会抓到点子上。
当然,重振“师道尊严”更离不开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师道不尊,也非一朝一夕所至,源自于社会土壤的复杂渐变。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尤其是价值观的扭曲,导致个别教师失德失范,难免激起社会不满。对此,一方面,要对失德失范的教师给予舆论上的谴责、制度上的管束、法律上的惩戒,起到警示作用;另一方面,也要坚持实事求是,把握负面报道传播上的分寸,防止以偏概全、夸大事实,炒作个例、误导视听。更重要的,要强化教师准入制度,优化教师评价机制,切实加强待遇保障,为师道尊严保驾护航,让教师有幸福感,让尊师重教真正成为社会风尚。
热点新闻
-
国家监委严查严纠“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叫停整改盲目“造景”项目700余个
2024-12-23 访问次数:
-
2024-12-18 访问次数:
-
我市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落地见效 走访12万余户 发放贷款237亿元
2024-12-16 访问次数:
-
2024-12-09 访问次数: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分析研究2025年经济工作 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2024-12-09 访问次数:
-
2024-10-28 访问次数:
-
2024-10-23 访问次数:
-
2024-10-21 访问次数:
-
2024-10-16 访问次数:
-
2024-10-09 访问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