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信用济南>>济南动态
2017年我市召开了《济南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立法调研座谈会,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建议,并在全市开展了“文明行为大讨论”、为文明行为立法征集民意民智。“去年我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起草了《济南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市人大常委会已列入今年立法计划,有望年底之前出台。”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周鸿雁表示,这将成为我市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首部综合性地方法规。(详见昨日本报A2版)
说到城市里的不文明行为,估计人人都能列出一大堆;大家都为各种不文明行为所困扰,不少人又都是不文明行为的“践行者”。人非圣贤,每个人身上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不加约束或无意识就可能做出不文明之事。当人们做不到或不愿自觉约束自己,让不文明行为成为一种社会问题时,外部约束就不可或缺了。在外部约束中,制度硬约束是最后一道红线。所谓“文明立法”,就是在给市民划定行为规范的“最后红线”。
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行为,对不少人来说习以为常,甚至可能是一种“生活方式”,而遍地烟头、遍地狗屎之类的现象,更早已成为城市管理的难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只靠宣传、教育、规劝远远不够。一方面是因为在传统思维中不文明行为一直被认为是道德层面的问题,不宜施行“硬约束”,令管理部门下不去手;另一方面更是因为国家和地方在这个问题上都存在“法制空白”。“文明立法”、《城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酝酿,实际上反映了“法治文明”意识的“觉醒”,这既是管理思维的进步,也完全符合社会公共利益,值得期待。
不少社会文明治理走在前面的国家和地区,其治理经验中有一条就叫“罚出来的文明”。新加坡、中国香港都是这方面的典范。在香港,即便室外吸烟也只能在规定的“圈子里”。有报道说,新加坡建国之初,城市环境和公民素质是非常恶劣的,各种不文明现象屡见不鲜。学法律出身的新加坡第一任总理李光耀,不仅发起了反对随地吐痰、嚼口香糖、喂养鸽子的运动,还禁止乱扔垃圾、在公共场所吸烟和说粗话脏话,并制定了严格的法律以及罚款标准。虽然有批评者认为这些“严刑峻法”是“牛刀杀鸡”,虽然有些“禁止”不符合我们的国情、无需照搬,但是文明立法、依法促进文明的思路和经验仍有值得借鉴之处。没有“罚出来的文明”这种法治理念,各种不文明行为、积弊已久的生活陋习恐怕是很难革除的。
热点新闻
-
国家监委严查严纠“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叫停整改盲目“造景”项目700余个
2024-12-23 访问次数:
-
2024-12-18 访问次数:
-
我市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落地见效 走访12万余户 发放贷款237亿元
2024-12-16 访问次数:
-
2024-12-09 访问次数: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分析研究2025年经济工作 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2024-12-09 访问次数:
-
2024-10-28 访问次数:
-
2024-10-23 访问次数:
-
2024-10-21 访问次数:
-
2024-10-16 访问次数:
-
2024-10-09 访问次数: